防范野生毒蘑菇,远离生命危险区
2025-04-10 17:44:2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汉昌街道党政办 | 编辑:雷菲 | 作者:雷菲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010

      随着近日雨水充沛、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迎来了野生菌菇疯狂生长的好时机,同时也成为了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。

野生蘑菇中毒的严重危害

      毒蘑菇毒性极强,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且多数中毒者症状严重,发病急,死亡率高。大部分误食后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,视力模糊,以及精神亢奋、精神抑制、精神错乱、幻觉等精神症状,严重的还会出现溶血、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。

野生蘑菇中毒的主要原因

误食有毒菌类:野生菌资源丰富,有毒野生菌的种类也较多,如果误食了不能食用的有毒菌类,就会造成中毒。

加工环节失误:野生菌加工时必须注意加工过程,不同菌类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。如在爆炒菌子时没有充分炒熟,或锅铲沾上了没有炒熟的菌子,食用后就可能发生中毒。

生长环境污染: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,但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污染、气候异常,或者地层下含有有毒矿物,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后很容易发生中毒。

常见的毒蘑菇鉴别误区

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:事实上,色彩不艳、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、秋盔孢伞等有剧毒。

生蛆、生虫的蘑菇没有毒: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,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、生虫。同一种毒蘑菇对于人和昆虫来说,很可能是“避之砒霜,我之蜜糖”。

毒蘑菇与银器、大蒜、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:毒蘑菇致大米、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完全出自臆想,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。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,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,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。

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有效措施

不采摘、不买卖、不食用: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、不买、不食不明品种野生蘑菇。

提高意识,加强引导:加强教育与引导,增强毒蘑菇识别和预防能力。

正确烹饪:即使是可食用的野生菌,也需要正确烹饪以确保安全。食用野生菌时应做到“四个不、一个要”:不凉拌食用野生菌;不多品种野生菌混合加工;不食用剩余隔顿的野生菌;不能饮酒;要炒熟煮透后食用。

不小心中毒怎么办

立即就医:如有食用蘑菇后出现不适症状,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,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医,千万不能拖延,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。

及时催吐:在等待救护车期间,可尝试催吐,让中毒者服用大量温盐水,然后用手指刺激咽部促使呕吐,以减少毒素吸收,但孕妇和昏迷者慎用。

补充体液:饮用少量糖盐水,防止脱水导致休克。

避免窒息:要避免对已晕迷的患者向其口中灌水,防止窒息。

保留样本:保留中毒发生前食用的野生菌样品及呕吐排泄物,以备专业机构检验后供医疗救治参考。


野生蘑菇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,可能导致生命危险。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请珍爱生命,远离毒蘑菇!

若发现有采摘、买卖、加工食用不明野生蘑菇行为的,请及时监督举报。

END

举报电话:汉昌街道(2976699)

街道食安办(18478317913李)



责编:雷菲

一审:雷菲

二审:李杰雄

三审:李乐辉

来源:汉昌街道党政办

  下载APP